2025年4月22日下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管理处,在中心校区国际学术大讲堂联合举办了一场极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专题辅导报告会。本次活动特邀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哲学社会学院邴正教授,以《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加强新时代队伍建设》为题作专题辅导,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精神盛宴。

一、历史脉络与理论根基:解码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要义
邴正教授以党史为脉络,系统梳理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体系。他指出,党的工作作风贯穿于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科学决策的全过程,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 “三大作风” 更是党的生命线。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提出 “三大作风”,到新时代对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作风的传承与发展,邴正教授深刻阐释了党的作风建设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追溯历史时,邴正教授特别强调了艰苦朴素、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性。他以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对抗大教育方针的论述为例,指出这种作风是党在逆境中淬炼党性、凝聚力量的基因密码。同时,他结合班固《汉书》中 “实事求是” 的考据学内涵,以及王阳明 “知行合一” 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深厚文化根基与时代价值。
二、历史镜鉴与现实意义:作风建设攸关党的生死存亡
以历史为镜鉴,邴正教授深刻剖析了作风建设与执政根基的内在联系。他指出,党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修养的外在投射,作风涣散必然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疏离,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警示全党避免重蹈李自成政权迅速溃败的覆辙,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同样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凝聚党心民心的必然选择。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 邴正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他结合中央政治局从自身抓起、以上率下的实践,指出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是作风建设的关键。只有从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都严守纪律规矩,才能形成 “真管真严、敢管敢严” 的良好氛围,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构建作风建设的立体化解决方案
针对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邴正教授系统梳理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标志性举措。他强调,作风建设需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既要通过集中教育整治 “四风” 顽疾,更要建立常态化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在方法论层面,邴正教授提出 “七大关键”: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理想信念为根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坚持 “认真”原则,推进标本兼治,强化 “抓常抓细抓长” 的韧性。他特别指出,要将作风建设与学院正在开展的专题读书班深度融合,通过理论学习、问题查摆、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实现 “学查改用” 一体化推进。
四、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以优良作风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邴正教授的报告不仅具有历史纵深感,更紧扣高校育人实际。他强调,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必须将作风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 “三严三实”,在科研攻关、学科建设、服务师生等工作中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广大教师要以优良教风引领学风,将党的优良作风转化为潜心治学、关爱学生的实际行动;青年学生要自觉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

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杨景在主持总结时表示,邴正教授的报告为学院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学院将以此次辅导为契机,把作风建设与巡视整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以优良作风为 “双一流” 建设赋能,为学校事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此次专题辅导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物理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入新的阶段。未来,学院将继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制度建设等多维举措,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迎接新的历史使命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