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972级校友从全国各地重返母校,共庆毕业五十周年。学院院长、书记一早便在门口迎候,与这些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校友热情握手相拥,久别重逢的喜悦弥漫在整个物理楼前。
上午九时,纪念庆典在物理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仪式由1972级校友、原物理系副主任田殿平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与会来宾,并宣读了金汉民教授(93岁,原磁学教研室主任)、张在宣教授(90岁,原光学教研室主任)、刘春臻教授(91岁,原气象教研室主任)、陈明教授(80岁,原无线电专业教师)、陈守孔教授(80岁,原物理系辅导员)等多位老教师发来的贺信。一封封贺信,字句铿锵,字里行间,既有对学子五十年来奋斗人生的高度肯定,也饱含恩师深深的牵挂与祝福。
邹勃院长在欢迎辞中,首先代表学院向全体返校校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他深情回顾了1972级校友在特殊年代里“于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的求学岁月,向他们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表达了崇高敬意。作为1992级吉大校友,邹院长也分享了自己在吉大求学成长的经历,他的发言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两代吉大人的青春记忆与精神血脉紧密相连,引发全场深切共鸣。
邹院长最后向所有校友送上美好祝福,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在各自领域续写辉煌。他特别感谢校友们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与支持,并真诚希望大家能常回“家”看看,共同见证物理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八十九岁高龄的蒋占魁教授作为教师代表登上讲台时,全场肃然起敬。这位1956级校友、躬耕讲台四十五载的物理学科前辈,用微颤而清晰的声音,饱含深情地分享了创业元老解俊民教授的谆谆教诲:“要给学生一滴水,你自己得有十桶水。”这句朴素而深刻的教学理念,成为他毕生从教的座右铭,照亮了他四十余年的育人生涯。
当蒋教授望向台下那群曾经年轻、如今已生华发的“昔时少年”时,不禁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今天,我见到了最想念的学生们。”他衷心祝愿各位学子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并寄语学院师生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学术传统,勇于提问、敢于实践。他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物理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那一刻,时光仿佛温柔倒流,师者仁心、薪火相传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1972级毕业生代表陈永生教授在座谈会上感慨万千、深情发言。他首先衷心感谢母校在毕业五十周年之际仍以极大热情接待老校友,让天南地北的学子重归母校温暖怀抱。
陈教授追忆了在特殊年代艰苦求学的经历,由衷感谢当年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他盛赞母校即便在艰难岁月中仍坚持因材施教,为来自各行各业的工农兵学员铺就了求知之路、改变了人生命运。
眼看当年沐浴科学知识曙光的青年,如今已陆续步入古稀之年,陈教授动情地表示,校友们始终心系母校建设,时刻关注发展动态,永远以“吉大人”身份为荣,以母校所获荣誉为傲。最后,他代表全体72级校友真诚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多出一流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广田教授作最后致辞。作为吉大物理1957级杰出校友和1972级学长,邹院士深情回顾了在校期间受教于多位学科奠基前辈的温馨往事。他以几位恩师为引,娓娓道来,串起了跨越数十年、连接几代学子的记忆纽带,展现出物理学院深厚的人文传承与学术血脉。
他在致辞中特别向1972级的学弟学妹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为他们数十年来始终心系母校、支持学院建设发展的赤子之情深深感动。无论是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还是文化传承,他们的身影始终与学院同行,真正诠释了“一日物理人,一生物理情”的深厚情怀。
邹广田院士强调,一代代物理人正是在这样的奉献与传承中,奠定了学院蓬勃发展的基石。他寄语全体师生和校友,应当牢记物理人的时代担当——以探索真理、服务国家为己任,勇于面对科学前沿的挑战,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庆典结束后,校友们集体参观了物理学院院史馆与院史长廊。站在1972级毕业合影前,大家轻抚旧照,相互指认青春模样,寻觅半世纪前自己的身影,岁月如歌,往事如昨。
活动最后,校友们在物理楼前合影留念、依依话别。五十载光阴荏苒,青丝已成白雪,但同窗之谊却历久弥新。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相聚,不仅是一次深情的时光回眸,更是物理精神与吉大情怀的永恒传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这份精神将继续如北斗,指引一代代吉大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